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Kodak 200T
No product in this category
燈光色電影底片Tungsten/200T
Kodak 200T(5213)適合的感光度為100-400度,原廠建議曝光(EI.)為200度
在柯達的電影底片當中,做為一捲適合給從一般底片剛踏入電影底片的朋友,兼具有彈性的感光範圍,帶有現代底片少有的藍色色溫,讓你在尋找主題的時候,帶有與一般底片不同的演色色調。
在電影底片當中,主要分成兩種形式的底片類型,主要使用色溫做為區分,分別是日光片(Daylight)與燈光片(Tungten),這兩者的差異就是色溫,不過你可以這樣子理解,你所拍攝大部分的底片,都是以日光片為基準而設計的底片,適合戶外、陽光等等的色溫,而燈光底片則是用於劇組人員在複雜環境下,需要人造燈源時,所創造出來的色溫。
電影底片的入門磚
Tunsten這一款底片為柯達電影底片產品線當中,屬於中間感度的燈光色溫底片。我自己相當喜歡200度左右的感度,在這個感度中,有更大的曝光彈性,所以對許多第一次拍攝電影底片的朋友,我通常都會推薦以這一捲做為電影底片的敲門磚。
如果你不太習慣高感度底片的顆粒,譬如500T稍微有點鬆散的顆粒,但拍攝的場景又不總是在充滿陽光的戶外,細膩的50D在室內或傍晚還是顯得有點吃力,200T就是這樣介在感度與顆粒之間折衷的選擇。對這捲增感建議是我會建議在曝光在800度的時候才增感一格,400度你可以斟酌選擇要不要增感,主要的原因是在這一格的增感狀況下,對暗部細節的影響不大,但是對於亮部的雜訊有明顯的提升,這一部分的考量我會建議你依照主題與中間調的細節去做考量。
法國攝影師《Felix_Marcel》│ISO 200
法國攝影師《Felix_Marcel》│ISO 200
法國攝影師《Felix_Marcel》│ISO 200
用色溫創造不同的氣氛
在一般底片的演色裡,往往會依照不同的色溫偏向不同的白平衡,所以大部分的底片都是對應日光型的底片演色。但是電影底片不同的地方就在於,為了適應劇組的燈光需求,對於底片演色的平衡會偏向鎢絲燈的暖光。這一點特別的乳劑調整,就可以為你的影像產生截然不同的表現。
法國攝影師《Felix_Marcel》│ISO 200
法國攝影師《Felix_Marcel》│ISO 200